信息泄漏

   #流水账 #日常 #互联网 

最近,先是爆出 “疑超星学习通数据泄漏,造成1.7亿人收到影响。” 今天上网,看到v2ex上说,上海某权威部门的数据库(阿里云)密钥泄漏,22.3T数据泄漏,10多亿条数据… (估计是全国人民了,人在家中座,锅从天上来)

我甚至不感到意外。(印象中,这些政府/国企部门的信息系统,很多都是给熟人找几个草台班子搭建的,给人一种不踏实感)

看网上的来龙去脉,直接原因是某程序员不小心把数据库密钥写在博客里面了。(实际上,该博客也没什么,都是文档内容,然后粘贴一些业务代码…)

这位程序员当然有错,他当然应该更小心。 但是我们要看到,一个安全事故的发生,除了直接原因,背后有无数的隐患。

如果这个10亿+数据泄漏是真的,那么起码有如下问题,

  • 为什么代码和配置是混合在一起硬编码。(代码规范)
  • 为什么程序员能直接操作这么大量的数据库。(数据权限)
  • 为什么如此重要的数据直接放在公网而不做物理隔离?
  • 为什么被人下载这么多数据,云厂商无报警机制?
  • 相关项目是如何验收通过的,有安全审计的过程吗?

政府单位采购招标,在我们一般人看来,都是关系户眼中的肥肉,他们只想怎么快点把钱搞到手。 v2ex上有人接到一个公益付费项目,到他手里6500,包含前端后端,数据大屏以及以后一年的售后!

以前经常有安全审计来公司提要求,给一些信息安全的整改建议,这类政府关键系统,更应该慎重。

我们媒体都在吹嘘国内互联网数字化如何如何先进,现在看来,我们像一辆漏油的跑车,在高速路上狂奔了二十年。(当然其他国家说不定也是一样,只是速度慢一些)

应该说,我们政府应该是想在信息安全上有所作为的,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。 2018年出台密码法,2021年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。这些都在法律层面对个人信息做了保护。 但是实际实践中,很多单位都无视这点,对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专业的安全审计,漏洞百出。

希望对信息系统的建设,我们的法律法规能完善,像桥梁工程一样,落实各个主体的责任,别到最后仅仅找一个写代码的背锅。